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风采 >> 正文

2021市优 | 雄安设计中心(城市更新一等奖)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3-03-14


城市更新单项奖


       “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是由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主办,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指导的北京市勘察设计行业最高奖项,分为综合奖、专项奖、单项奖三个类别。本届奖项评选从2021年4月27日申报开始至7月30日初审结束,评审专家组严格按照“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审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认真筛选和综合评价,经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审定,最终评选出综合奖519项,专项奖262项,单项奖123项。其中,城市更新单项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8项,现对一等奖获奖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如下:


雄安设计中心


- 01 -

“前世”—工业遗留

老建筑的改造

一份历史记忆的思考

一场时空跨越的对话

随着城市化的产业升级

越来越多的老建筑失去了其原有的用途

是保留还是拆除

是延续还是创新

这是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的一场平衡

如何以正向绿色整合设计为契合点

融合“新”与“旧”

且看这一场“绿色更迭”带来的“前世今生”


001原澳森制衣厂生产楼及广场.png

▲原澳森制衣厂生产楼及广场(左)、改造后的雄安设计中心(右)


       项目改造建设地点位于雄安新区容城县城西南澳森制衣厂内,西侧为厂区原有生产厂房,北侧为厂区内部酒店,项目占地6909㎡,现有主入口位于场地南侧。项目改造主体包含现有制衣厂办公楼与东配楼库房两部分。原有办公楼外立面由于设计之初按照厂房标准设计,未设外墙保温措施;平面东西两侧为竖向交通楼梯间及卫生间,中间生产区域为大空间开敞布置;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对完好;东配楼维护结构为黏土砖砌块,屋顶轻型彩钢板屋面,由于年久失修,大量区域存在漏水情况,难以保留。

002改造内容.png

▲ 改造内容


建筑改造前状况

▲ 建筑改造前状况



- 02 -

“今生”—绿色更迭


█ 绿策略

       “微介入”是我们对已有建筑的总体策略。“微介入”的原则是新旧共生,设计通过局部优化,逐点激活的方式以谨慎态度触碰既有建筑,将原建筑主体结构100%被保留下来,外围护保留比例也高达85%。内部空间同样保持了原建筑大开间格局与主要墙体界面,东配楼虽因结构质量无法保留,但原比例还原了其体量与城市界面关系。

004.jpg

▲ 改造方案


改造前后对比图

▲ 改造前后对比图


微介入式改造策略

▲ 微介入式改造策略


       “绿色蔓延”是我们对未来建筑的畅想与规划。在主楼中心处层层出挑观景平台,交错叠加绿色;首层释放内部空间形成半室外檐廊,贯穿东西门厅;二层加建生态景观平台,串联着篮球场、餐厅、咖啡厅、休息研讨、平台展示等不同体验。

007.jpg


       立体化的生态绿色交往空间,融入不同自然主题的景观院落和绿植花池,曲径幽香,步移景异,可以休息研讨,可以放松展望,体味远处的绿海与雄安未来的建设。

生态交往平台功能示意图


       在未来发展中,绿色行为进一步延展,平台继续串联周边的建筑,步行路径引导改造的再升级,“设计中心”走向“设计之都”。

009.jpg


█ 绿空间

       复合生态空间,引导健康行为。设计希望重新塑造一个内向融于自然的交往社区。收缩的场地边界将停车、广场等公共职能还给城市,内部塑造为一个人性化、生态平和的交流场所。

空间由内而外生成010.png


       底层室外檐廊替代传统封闭走廊,减少用能空间的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园林与院落的致敬。沿不同主题的生态院落穿插其中,形成富有节奏的开合关系。院落之间嵌入模块化功能空间,与院落似手指般互相交融,让建筑纳入自然。二层室外活动平台与首层地面形成连续步行系统,后者串联着屋面篮球场、餐厅、研讨展示等不同功能。

011.png

012.png


       半室外檐廊(暖廊) 减少用能空间。首层加建部分通过灰空间檐下外廊替代传统的室内交通走廊,节约近1006㎡空调耗能面积,主楼内走廊楼梯间等交通空间被定义为非采暖房间,形成缓冲过渡暖廊,减少空调耗能面积1950㎡,两者合计减少2956㎡空调能耗面积,按普通办公建筑平均电耗(80.0kWh /(㎡·a))估算,每年节约23.64万kWh用电量。

013.png

014.png

015.png


       外侧利用原有无保温外墙,内侧增设幕墙作为围护结构,形成暖廊,不设空调,利用通风和南向采光,大幅减少用能空间,又对室内使用空间的调蓄起到明显作用。

016.png


       被动节能手段,缩短用能时间。借助首层檐廊导风、办公暖廊蓄热、外挑檐廊遮阳、高性能围护结构等被动式设计手段,结合设计前期的性能模拟优化,雄安设计中心的空调使用时间相较于普通办公建筑减少978小时(根据业主方提供使用检测数据),推算全年共计节约耗能15.77kwh。该差幅在3月、6月、11月表现尤为突出,起到了延长过渡季的效果。

017.png018.png


       性能模拟验算,自然采光通风。通过前期精准的外部与室内环境模拟,经检测雄安设计中心办公空间采光系数为3.8%,办公空间自然通风换气次数≥3次/h,所有区域照明功率密度值满足目标值要求。环境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中的4A类,污染物浓度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规定限值的20%。

019.png

020.png


       装配快速建造,空间灵活可变。弹性多变的空间是建筑绿色长寿化最有效的方式。加建部分采用钢结构装配的方式可拆解回收再利用。6m x 6m的模数单元实现会议、办公、展示、接待等功能自由切换。除结构外,幕墙和景观体系也秉承装配式理念下,构件可随时拆解替换,适应多种使用可能性。

021.png

022.png


█ 绿建构

       全装配式钢结构。加建部分采用钢结构装配的方式快速搭建,将高能效框架式玻璃幕墙、生态木塑板、金属网室内外吊顶、金属栏板与宽大木扶手、景观透水铺装、植物种植槽等整合在一起,一次性装配建构,形成独有的一体化集成语言。

023.jpg

建构一体化细部构造关系

       绿色设施示范应用

025.png


█ 绿循环

       建筑拆除废渣,利用节材减排。项目将拆除的建筑废渣进行就地循环再利用,避免造成社会环境负担。通过设置可分层叠加的装配金属笼系统,混凝土碎块与黏土砖被填入构成景观围护墙体,一同被填入的还有周边收集的废弃酒瓶与木桩。破损的玻璃碎渣也作为独特的混凝土骨料与铺装应用于建筑与景观的地面,使硬质铺装呈现出一分晶莹感。

026.png

主入口

▲主入口的生态填充石笼墙

生态填充石笼墙

▲生态填充石笼墙

石笼墙细部

▲石笼墙细部


█  绿材料

       坚持绿色选材,低碳循环回收。这里最小化使用现浇混凝土和天然石材,外墙面与地面采用废木粉与塑料合成的生态木塑板;室内公共墙面用废石粉再生合成的大块板材进行装饰;室内墙面及吊顶的涂刷则采用了天然无机矿物质涂料,高粘合度与附着力既可适用于室内多种不同的硬质基层,是为数不多的零污染源无胶涂料;同时加建的材料还选用了金属铝网、透水砖、远超传统玻璃幕墙保温隔热性能的聚碳酸酯板、木质扶手、废玻璃精磨石、ALC墙板等一系列高性能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026-00.jpg

环保性建材的使用


█  绿能源

       光、电、水、绿、气能源自平衡系统。通过设计在场地内实现光、电、水、绿、气方面的能量自平衡。光伏板吸收阳光产生的电能,将雨水收集和海绵调蓄后的净水提升,用于景观植物的浇灌,产生的氧气释放再给自然,又一次新的循环,内在往复。经实测2019年光伏屋面板全年产电能7.88万kWh,雨水回收系统年回收量188.4吨,实现景观灌溉用水22.9%的补充。

028.jpg


       零碳平衡示范,迈向碳中和。通过钢结构和优良的围护体系保证了建筑单一空间的超低能耗,如运用采用ALC高蓄热装配墙板、木索幕墙(K值0.8)、碳化聚苯板、双层憎水岩棉、高性能天窗、四位一体空调系统等,同时结合建筑本身的光伏产能实现建筑的正能耗,并在4年内达到整个建造运输过程的碳平衡。

零碳展示办公区零碳循环系统


█  绿智慧

       智慧体系搭建,科技运营体验。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作为绿色全周期的有力支撑,建立基于BIM的建筑运营维护管理平台,提高建筑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好的满足使用者对便利性的需求,为提升生活品质提供支撑。

030.png

031.png



- 03 -

“进化”—示范引领


       雄安设计中心作为绿色生态示范项目,为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组织编写《绿色建筑设计导则》起到了实践的总结应用作用。《导则》是一部倡导以“设计引领”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方法理论指导型丛书,向行业输出科学严谨的绿色建筑设计价值观;并以正向设计为主线,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阶段来指导设计生成和工具应用。

032.png

       雄安设计中心被《导则》采纳了59项绿色措施,坚持从建筑设计本体出发,以正向设计逻辑展开整合设计,统筹多维度要素,不断评估修正,进行验证反馈,用实践评判绿色建筑的方向与优劣。

033.jpg

034.jpg

035.jpg

036.jpg



- 04 -

“未来”—走向全生命周期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全生命周期考量的正向整合型设计。是以环境与建筑的共生体为研究对象,从前期策划规划、设计方案对绿色效果的决定性作用入手,到后续的各专项技术细节的接入,在全生命周期内形成完善的绿色设计系统。整合型设计是以总体平衡为目标,从建筑设计的本元出发处理地域、环境、空间、功能、界面、技术、流程、造价等一系列问题,在平衡中创造最优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节约能源、改善环境。

       雄安设计中心采用建筑师负责制的创新模式。建筑师不再只是单纯完成项目从方案到深化阶段的设计工作,而是参与前期策划、可研、设计、建造管理、造价控制、运维、更新利用等整个过程,也能更好贯彻全周期统一的绿色设计理念,在项目伊始搭建出有效的管控手段和方式,从而保障了绿色设计高质量、高品质且经济有效的落地实施。

       在新旧之间,绿色整合。让绿色建筑真正走向了全生命周期!

037.gif

改造后鸟瞰图

▲ 改造后鸟瞰图


039改造后俯视图.png

▲ 改造后俯视图


挑檐与空中平台

▲ 正立面挑檐与空中平台


东配楼庭院

▲ 东配楼内院实景


042俯瞰多层生态平台与内院.png

▲ 俯瞰多层生态平台与内院


首层檐下空间

▲ 首层檐下空间


044东配楼景观庭院.png

▲ 东配楼景观庭院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雄安设计中心

荣获奖项:2021年市优丨城市更新单项奖一等奖

     2021年市优丨建筑工程设计综合奖(公共建筑)一等奖

     2021年市优丨人文建筑单项奖一等奖

获奖人员:崔愷、刘恒、徐风、倪斗、杨明、张崴、韩玲、祁润田、洪伟、龚小亮、云岭冬、尹迎、徐涵涵、杨力吉、黄剑钊

获奖单位: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委托(业主)单位:河北雄安中设同舟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河北雄安新区

设计时间:2018年1月-2018年4月 

建成时间:2018年

总用地面积:1.2 ha 

总建筑面积:9607 ㎡ 

建筑高度:23.9 m  

摄影:张广源、夏至、林半野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所用图文资料由获奖单位提供,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相关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