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风采 >> 正文

2023成果评价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旅客航站楼工程(公共建筑一等成果)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4-07-17

 
◀◀ 公共建筑 ▶▶ 

  “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评价”是由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主办,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指导的北京市勘察设计行业最高评价,分为综合成果评价、专项成果评价、单项成果评价三个类别。本届成果评价项评选从20230830日申报开始至1011日初审结束,评审专家组严格按照“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评价”评审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认真筛选和综合评价,经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审定,最终评选出综合成果611项,专项成果278项,单项成果192项。其中,建筑工程设计综合成果评价(公共建筑)一等成果52项,二等成果56项,三等成果81项,现对荣获一等成果项目进行展示如下: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

旅客航站楼工程


- 01 -

项目概述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距海口市区直线距离约15km,是国内大型机场和区域枢纽机场。伴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海口机场现有规模已经难以满足使用需求。2015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按照本期2025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远期2040年旅客吞吐量6200万人次的目标设计。

  自2015年起,对海口T2航站楼项目进行方案优化、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2020年6月30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航站楼主体工程完工。随着后续的设备调试和试运行,2021年12月2日,海口美兰机场T2航站楼正式投运,宣布迈入“双楼双跑道”的运营时代。


▲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航拍图


  美兰机场的战略定位可概括为:立足海岛,对接珠三角并辐射南部沿海地区,连接三沙的空中桥梁;国际旅游岛的门户机场;未来通往东南亚地区的中转机场。

  海口美兰机场T2航站楼的建设规模约30万㎡,设计容量是2500万,配合现有T1航站楼可实现全场3500万年旅客吞吐量的本期设计目标。在充分考虑了海口独特的地域文化与自然气候,以及离岛免税政策下的旅游岛门户机场这一特殊属性,我们为本项目提出了“高效便捷、商业充足、文化显著、绿色智慧”的设计目标。



- 02 -

设计理念


► 以高效便捷为目标的旅客流程

  海口机场位于市中心东南约15km处,需要服务东西两个进场方向的旅客。新建的T2航站楼与原有的T1航站楼相对建立,楼前各设置一个交通环。两个交通环相互独立,同时又能满足相互之间的联系。本次配套建设的T2楼前停车楼下还设置了地铁站,停车楼前是现有的高铁站,两条轨道线路通过地下通道与两个航站楼和现状的楼前综合体相连。陆侧交通设施充足且便利。


▲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区位图


▲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航站区总平面图


  T2航站楼空侧共设有近机位35个,机型组合为1F10E24C,机坪布局紧凑合理。4个国际近机位设置在了主楼中间,其余是国内机位。东西两侧的国际机位可切换为国内机位,避免项目使用前期国际使用量不足时造成的资源浪费。

  T2航站楼整体呈简洁的X型构型,“主楼+四指廊”的模式有效地缩短了旅客安检后的步行距离。航站楼空间宽阔、设施充足、流程便利。


▲ 构型示意图


▲ 模型照片


功能分布:


▲ 剖面图


  航站楼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三层为出港层,二层为到达廊,首层为到港层。主楼局部设置四层和地下层。

  四层标高14.5m。主要功能是陆侧商业和餐饮,国际出境联检现场,国际商业区,国内两舱服务区。

  三层标高,主楼9.5m,指廊8.3m。主要功能是值机大厅,陆侧办公区,国内商业和餐饮,国内及国际候机区。

  二层标高4.5m。主要功能是国内国际到达通廊,指廊端头候机区,中转服务区,行李机房上空。

  首层标高±0。主要功能是国内国际行李提取大厅,行李处理机房,国际入境联检大厅,迎候大厅,贵宾服务区,国内国际远机位候机厅,机房。

  地下一层标高-6m;主要功能是后勤服务通道,机房,办公和轨道交通换乘大厅。

主要流线:


▲ 各层平面图


  国内出发旅客首先进入三层值机大厅,经办票和安检进入中央商业街。沿着天窗的指引进入四条候机指廊。在北指廊的端头设有双层候机,部分旅客下至二层候机。四条指廊的首层均设有远机位候机区。旅客从安检后至最远点登机口步行距离为430米。

  国内到达旅客通过登机桥进入四条指廊的二层开敞到达廊,然后汇入主楼中心区进入室内,再下至首层行李提取大厅。旅客提取行李后进入迎候大厅,离开航站楼。

  国际出发旅客从三层值机大厅乘坐竖向交通上至四层国际出境联检现场。旅客经检疫、海关、安检、边检后下至主楼中央北侧三层的国际候机区或首层的国际远机位候机区。

  国际到达旅客从二层的国际到达通廊下至首层国际入境联检现场。在入境联检现场排队候检的旅客可以同时感受到庭院和中央天窗的采光和景观。通过检查的旅客进入到国际行李提取大厅提取行李后经过海关进入迎候大厅,再离开航站楼。各条流线简洁高效,同时又能实现便捷的互相中转。


► 以商业运营为主导的空间布局

  海口作为国家重点打造的自贸岛,离港免税的政策同样影响了我们的航站楼设计。正因为离岛免税政策的存在,我们的旅客流程并没有像同期建设的其他机场一样采用混流模式,而是设置了到达夹层,采用了进出港分流模式,便于后期商业运营对进出港旅客实施分别管理。

  为了设置更为充足的商业区,并保证商业区的活力,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扩大主楼的进深,在主楼中央设置一条空侧商业主轴线,轴线上方设置中央采光带。采光带与指廊天窗贯通,联系四条指廊,结合东西室外庭院,为旅客提供了空间丰富、景观宜人的出行体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中央商业街内,清新的空气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明媚的阳光舒缓了旅客的心情,也激发了旅客在楼内购物的欲望。中央商业街的北侧是商业店铺,南侧是安检通道。在中央商业街中心绿廊景观内,除了两处面积较大的人群聚集休憩区,我们还设置了多处散落于景观内的休息座椅供商业区消费者使用。中央商业街采光顶下还设置有遮阳膜,两侧设有遮阳格栅,白天可避免阳光直射,为室内提供一个舒适的光环境。夜晚遮阳膜又将结合灯具作为发光源,继续为室内提供均匀的照度,给乘坐晚班飞机的旅客同白天一样舒适愉悦的出行体验。


▲ 中央商业街实景照片


▲ 中央商业街实景照片


  我们希望旅客在经过安检之后,能快速地缓解紧张的情绪,穿梭在绿化丛林之中,感受浸入式商业体验。这里的景观设计主要考虑了旅客安检过后与商业空间的通达性。在流线设计上,两侧预留了充足的横向交通路线,并利用纵向通道将各商业店铺与安检区出口对位,创造自然动线的同时,保证人行交通的顺畅。我们还特意在中央商业街内做了结构降板,目的是为了给植物的根系提供更多的土壤,让植物能够更好地生长,从而更好地服务旅客。


▲ 中央商业街平面图


▲ 中央商业街施工阶段照片


  中央商业街的两端是两处室外景观庭院。步入庭院,在平台上喝杯咖啡,休息小憩,亦能感受到当地植物物种为旅客呈现的海岛独有的自然风光。


▲ 室外景观庭院实景照片


▲ 室外景观庭院实景照片


  经过室外庭院,旅客继续沿着天窗的指引通向候机指廊。在指廊端头,我们设置了符合海口地域文化的骑楼商业区。这一设计灵感来源于海口独特的骑楼文化,试图体现人文机场的设计理念。


▲ 候机指廊中央天窗


▲ 指廊端头骑楼商业实景照片


  其实在设计过程中,指廊端头的集中商业区,本有着另外的一种设计可能,我们将它命名为“花开美兰”。这是用抽象的单元化几何图形去模拟花朵绽放的姿态,并与指廊端头的采光顶形成呼应。虽然后续的内装设计阶段,业主将这里改为更加具象的“骑楼文化”,但出发点都是利用符合地域文化的商业规划去影响航站楼内部的空间布局。


▲ “花开美兰”的另一种设计可能


► 以地域文化为理念的建筑设计

  除了骑楼文化的体现,我们对地域性设计和表达也贯穿在整个航站楼建筑之中。最显著的体现元素就是“花开美兰”的屋面设计理念。我们把抽象的海口市花三角梅作为屋面装饰板图案进行设计。具有稳定结构作用的三角形,不仅是一种图案的表达,也是我们对于建筑结构一体化的一种思考与尝试。屋面系统采用的是直立锁边金属屋面外加金属装饰板的构造系统。


▲ 屋面系统示意图


  主楼的屋面图案较大,指廊的屋面图案较小,在转弯处形成平滑过渡,实现屋面图案的自然顺接,呈现出自然和谐的效果。图案大小的变化,不仅仅是出于感性美的考虑,更是来自理性美的思考。主楼跨度大,空间高度高,结构网格尺寸较大,一个主楼屋面图案单元边长20米;指廊跨度小,空间高度低,结构网格尺寸较小,一个指廊屋面图案单元边长10米。图案大小的变化反映了建筑结构一体化以及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理念。图案的变化顺应内部结构的变化,而结构的变化是基于受力分析和计算得来的,是由一步步理性思考推导得来的。主楼和指廊的三角形单元,均是一个高度整合的屋面单元。结构网格与屋面图案相对应,达到结构与装饰相统一的目标。建筑结构、金属屋面、采光天窗、内部吊顶、机电设施高度整合在一个系统中。这样的屋面设计,既实现了遮阳、排水等功能的需求,也构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第五立面。


▲ 建筑结构一体化


  设计好了基本网格和基本单元,为了让整体屋面更具特点,我们还对特殊位置进行了有趣的变化。位于指廊端头,骑楼商业上方的圆形穹顶就是在标准单元之上的特殊处理。这里既保持了三角形基本网格的逻辑,又有所变化,是整个航站楼造型设计的“点睛之笔”。穹顶区域的室内造型别致。特殊位置的特殊处理造就了这个”网红打卡点“的诞生。到了夜晚,我们还设计了可调控的照明。在不同的节日,点亮不同的颜色,烘托不同的节日氛围。


▲ 指廊端头穹顶


▲ 穹顶内部“网红打卡地”


  海口作为一个因海而生的旅游城市,我们还在航站楼中体现了大量的海洋文化元素。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旅客候机区的休息座椅下的地毯。我们选择渐变的颜色活跃室内气氛。候机的游客仿佛置身在海边,浪漫惬意。提到海洋文化,楼前高架桥上的车道边雨棚也是以海浪为设计理念进行设计的。车道边雨棚采用单元式膜结构,用简单形式的叠加,形成类似海浪一般的韵律美。


▲ 车道边雨棚实景


▲ 车道边雨棚设计图纸


▲ 跨层隔震示意图


  对地域性的诠释,不仅包括对地域文化的反映和体现,也包括对当地特殊气候和地质条件的应对。针对海口抗震等级高的特点,我们首次采用了跨层隔震的设计方案。合理的结构布置,创新的跨层隔震设计为室内带来了开阔的空间效果。而对于海口的多台风的天气,我们也对外围护体系的安全行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和更高的设计标准。这些都体现了海口T2“平安机场“的设计理念。


▲ 迎候厅室内大跨度实景


▲ 行李提取厅室内大跨度实景


▲ 候机区地毯实景



- 03 -

设计创新


► 以绿色智慧为驱动的创新思考

  海口机场外围护设计需要应对海口的多台风天气和炎热的气温。因此,我们采用了双层屋面系统。这种系统不但通过双层屋面的加固保证更强的抗风揭能力,也因为双层屋面中间的通风层,大幅降低了下层屋面在阳光直射下的温度。据测量,在炎热的夏季,两层屋面之间温度差为10°,这也将大幅度的降低航站楼室内的空调能耗。


▲ 直立锁边金属屋面加装饰板构造示意图


  配合海口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绿色花园机场。除了楼内随处可见的室内绿化,和两处集中的室外景观庭院,我们还结合海口适宜的气候和T1航站楼的经验,在到达区域设计了开敞到达廊和景观带,既有利于全楼的节能,也充分体现了热带机场的特色。


▲ 开敞到达廊实景照片


  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利用BIM模型模拟优化了屋面系统的雨水排放和收集。通过模拟光环境,计算屋面天窗的数量,改善室内光环境。通过中央采光带和三角形点式天窗的自然采光,减少日间照明的能耗。通过对夜间照明的模拟,改善灯具的设计,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这一系列与自然融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海口T2“绿色机场”的设计理念。目前海口机场也已经获得绿建三星的设计标识证书。


▲ 优化雨水排放和收集


▲ 改善室内光环境


▲ 优化室内照明设计


  海口机场T2航站楼作为海口市新的门户。这座现代化的航站楼融入了明媚的阳光、丰富的植物、清新的空气,高度结合地域气候和文化特点,也必将成为“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的新典范。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旅客航站楼工程 

    荣获优秀成果:2023成果评价丨建筑工程设计综合成果评价(公共建筑)一等成果 

    设计人员:李树栋、束伟农、韩维平、杨明轲、王鑫宇、吴中群、金巍、李大玮、阴恺、黄源、卜龙瑰、王前、王奎、高峰、崔屹岩、朱永欣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法国巴黎机场集团建筑设计公司 

    建设单位: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指挥部 

    项目地点:海南省海口市 

    设计时间:2015年06月-2018年06月 

    建成时间:2022年06月 

    总建筑面积:295892.41㎡ 

    建筑高度:34.30m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文章所用图文资料由设计单位提供,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相关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