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发布时间:2024-11-08
“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评价”是由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主办,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指导的北京市勘察设计行业最高评价,分为综合成果评价、专项成果评价、单项成果评价三个类别。本届成果评价项评选从2023年08月30日申报开始至10月11日初审结束,评审专家组严格按照“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评价”评审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认真筛选和综合评价,经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审定,最终评选出综合成果611项,专项成果278项,单项成果192项。其中,建筑工程设计单项成果评价(人文建筑)一等成果7项,二等成果12项,三等成果13项,现对荣获一等成果项目进行展示如下:
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
——未来花园
江苏省第十一届园博园定址于南京市江宁区,位于山峦连绵的紫东片区中心地带。完整性好又坚固的栖霞灰岩,使得这片群山从六百年前起就成为了历代开采矿石的资源地。长期开山采石对山体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矿坑。
“未来花园”是园博园多个主题花园之一,位于园区东侧山体的顶部,也是该片区最具特色的矿坑。矿坑狭长,长1100米、宽100余米、深10米至22米;矿壁高耸,几乎竖直的南侧崖壁高达130余米,呈阶梯状层层叠落,如刀削斧劈。矿坑底部仍保留着一个深达30余米的投料口,昔日矿料便是由此通过小火车隧道运至山外。
鉴于项目场地的特殊性和定位“未来”的引领意义,在园博园各个片区建设如火如荼之际,“未来花园”的方案仍在多轮比选,最终我们以“云池”的概念赢得了投标。
▲ 场地与周边环境
▲ 原始场地
▲ 夕阳下的植物花园
未来花园包含植物花园、崖壁剧院、酒店三大功能建筑,其中植物花园位于场地最西侧、也是最低的二级矿坑坑底,矿坑平均深度为12米。巨大的采石宕口所产生的极大荒凉刺激着我们的想象。我们没有采取用植被恢复山体原貌的保守方法,而是尝试营造一处“云池梦谷”的诳人花园。
考虑到景区的复合功能和园博园快速建造的周期,我们想寻找一种通过最少的人工方式改善自然的设计策略,一种如云雾或湖水般清澈不定的形式语言,一种可生长、可变化的建造方式。矿坑里的建筑最终是消隐的、减量的、被植物所覆盖的。因此,我们想到了用一片“湖水”来填满矿坑,用镜面不锈钢的树状结构体系撑起这片“湖水”。走近时,隔着“漂浮的湖面”,“湖底”翠玉般的植物才展现在游客眼前。山雨过后,荒芜的采石场升起地气,云雾渐渐注满矿坑,“湖面”变成了“云池”。
▲ 概念草图 绘制:崔愷
▲ 概念模型
最终,近16000平方米的亚克力水屋面和6000余平方米的混凝土水屋顶,共同组成了这片22000余平方米的“湖面”。“湖水”可循环,伞状棚架的亚克力水屋面水深10厘米,配套商业屋面水深10至35厘米,局部可种植区水深35厘米。两部分“湖面”上表面标高相同,与二级矿坑顶部基本平齐,犹如天空之境。
▲ 全景鸟瞰
▶ 建筑布局
受崖壁消险规范的限定,整体建筑尽可能贴近北崖,确保与南崖保持超过30米的安全距离。建筑主要分为两部分:伞状棚架和配套商业。伞状棚架由42把直径21米的伞状单元组成,主体结构为镜面不锈钢,水屋面为亚克力。伞状单元根据二级矿坑南北方向的宽度,以2至3个单元为一组,沿60度方向生长,形成东西长约350米的壮阔水面。
配套商业为两层,遵循伞状棚架21米的单元铺陈展开。一层为通透连续的玻璃界面,室内的商业、餐饮空间与室外的植物园空间自然流动。二层体量包裹在穿孔不锈钢幕墙之内,反射环境,融入植物花园。
伞状棚架下方,利用原始投料口和小火车隧道,设计了联通山下的竖井。此外,二级矿坑西侧入口处设有南、北两部分小商业,屋顶与二级矿坑顶平齐,覆盖植被,与整体景观设计相融合;一级矿坑北崖还设有观景平台,供游客欣赏南崖美景与“云池”风光。
▲ 建筑布局及流线分析
▲ 观景平台看向植物花园
▲ 配套商业及观景平台
▲ 观景平台
▶ 场地设计
“湖面”之下, 西高东低的原始地势,为场地设计提供了线索。西侧通过堆坡形成入口台地,主题为“旱生花园”,主要种植植株较矮的植物。中部地势平缓,主题为“中生花园”,种植江苏本地较为名贵的植物及开花植物。场地东侧的尽端为深达山底的投料口,现状陡坡朝向投料口。依据这一地势特点,设计了朝向投料口的“之”字形缓坡,层叠向下,引导人们进入矿坑底部,探索湿生花园立体的台地景观。
▲ 旱生花园
▲ 中生花园
▲ 湿生花园
▶ 通园的秘经
为了进入这个全新的植物世界,我们需要建造一条入梦的路径。矿坑西侧和北侧,步道和滚梯引导游客到达坑顶,俯瞰矿坑全景。二级矿坑深处留有原始投料口,人们通过原本矿料出坑的小火车隧道进入投料口的底部,垂直电梯提升30米将人们从矿井带入未来花园。在配套商业与北崖之间的狭缝中,我们搭建了数个进入坑底的室外楼梯;水屋面上嵌入了三组栈道,游客如在水中行走,其中中部栈道连接至一处无任何支撑结构的亚克力亭子,游客可通过楼梯直接下至室内空间。
▲ 竖井与小火车隧道剖面关系
▲ 竖井与湿生花园剖面关系
▲ 竖井
▲ 左:竖井在湿生花园标高出口;右:竖井在鱼池标高出口平台
▲ 配套商业水屋面
▲ 配套商业与北崖间依势盘折的楼梯
▶ 镜面的树林
要支撑起近16000平方米、1540吨的“湖水”并非易事,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最终放弃了主体结构隐藏在装饰层背后的做法,采用了结构、装饰一体化的镜面不锈钢作为唯一材料。
镜面不锈钢经常运用于饰面材料,但在未来花园中,利用不锈钢耐潮湿、耐腐蚀的特点,伞状棚架这一“人造树”,就可以像真树一样从土壤、湿地,甚至水中生长出来。这个由4K抛光的镜面不锈钢结构所形成的“树林”将反射整个植物园的绿色。
主体结构的6瓣不锈钢竖柱采用冷拔矩形管,冷拔加工带来的r角,柔和了不锈钢材质的冷峻。伞壳部分的交叉杆,根据杆件不同的长度对应3种圆管的截面尺寸,每种圆管均冷压成端部圆形至中部椭圆形的渐变截面。这种端部高度小、中部高度大的异形杆件,不仅符合受力,而且反射阳光形成的高光使得杆件中部在视觉上几乎消失。
▲ 伞状棚架主结构分析
▲ 伞状棚架细部
▲ 镜面的树林
镜面不锈钢也运用在了配套商业的二层立面,通过反射环境,消减了建筑自身。折线的设计和表面3毫米宽的白色菱形蚀刻线,将反射的环境影像像素化,增加了视觉上的梦幻体验。立面开窗部分、室外平台部分和空调系统外部做了近似高度的穿孔处理,向上下两端渐变至实板。从外部看,连续的穿孔带透出莹莹亮亮的室内光线;从内侧看,穿孔板则变成了半透明的“面纱”。 配套商业一层面向北崖部分,插入了一段长100米、最高点约7米的拱形体量,作为室内展厅。拱形表面采用了叠涩干挂的仿木纹肌理UHPC板,成为了植物花园中一段经过岁月沉淀的“乌木”。
▲ 配套商业
▲ 左:从栈道看配套商业;右:配套商业二层平台入口
▲ 左:配套商业二层平台内部;右:配套商业一层木雕展厅
▶ 消失的湖底
“消失”指的是视觉上的透明。透明的水池并不少见,但大都采用玻璃作为池底。1.6万平方米的蓄水面在树状结构的网格控制线下,如果仍然使用玻璃作为池底,会出现玻璃面板分块小、耗材大、整体质量重、多根玻璃屋顶次结构相交于一点、漏水隐患点多等问题。因此,寻找其他透明材料成为了必然。
在幕墙工程师的建议下,水族馆常用的亚克力进入了我们的视线。经过多轮论证和节点的不断研讨改进,最终我们确定由亚克力面板及亚克力加强肋本体聚合成水屋面,亚克力还运用到排水天沟、泻空管及雨水链,实现了水屋面池底最大化的透明。
若身处植物花园内,抬头仰望,细长如荷叶茎秆的不锈钢撑杆仿佛延伸到了天空中。阳光和微风光带着水波纹的影子投到林间的小路和植物之上,整个空间都被镀上了一层水光,游客犹如置身湖底。
▲ 伞状单元构造分析
▲ 亚克力水池与混凝土水池的肌理
▲ 反射崖壁的“湖水”
透明也是另一种反射,亚克力屋面上方蓄水仅10厘米深,反射壮阔的崖壁和天空,藏匿着水下的植物花园。
▲ 左:亚克力水屋面在边缘轻轻挑出;右:亚克力水屋面与二级矿坑顶部基本齐平
▲ 南侧亚克力排水链与不锈钢雨水斗
在植物花园里,水雾调节了矿坑干燥的气候,风可以自然流通,人工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新的平衡:自然可以人工化,人工也可以自然化。
最终,未来花园交回给自然,交回给巨大的崖壁。这片漂浮的湖水不应是一尘不染的工艺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体应该能够接纳绿藻,不锈钢表面会慢慢变暗,亚克力池底不再彻底透明。也只有到这时,我们的设计才真正回归了自然。
▲ 雪后未来花园
▲ 总平面图
▲ 一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屋顶平面图
▲ 中生花园及木雕展厅剖面图
▲ 湿生花园及餐厅剖面图
▲ 构造详图
▲ 湿生花园轴测示意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未来花园
荣获优秀成果:2023年成果评价丨建筑工程设计单项成果评价(人文建筑)一等成果
2023年成果评价丨建筑工程设计综合成果评价(公共建筑)一等成果
获奖人员:崔愷、关飞、马琴、裘俊、杨凌、陈曦、周益琳、蒋鑫、杨磊、高林、梁丰、原青哲、郭一鸣、李冰、马佳璁、赵春龙、李玫蓉、冯骋成、时红、郝银生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江苏园博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设计时间:2019年09月-12月
建成时间:2021年08月
总建筑面积:99940.76㎡
建筑高度:39.40m
摄影:尚晓茜、张广源、侯博文、姚鸿飞、中国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汤山文旅集团
文章所用图文资料均由设计单位提供,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相关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