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加油站 >> 正文

望京大厦重生之低碳改造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5-03-14


 

 

望京大厦重生之低碳改造 

——城市更新与低碳发展双轮驱动的建筑一体化改造案例 

 

作者:国萃 

 

一、项目概况 

望京大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 9 号,毗机场高速路、京顺路,地处北四五环紧邻地铁 14 号线。建筑总面积约为 34000m²,建筑高度为 61.3 米,地下1 层,地上裙房 3 层,两幢塔楼 18 层,后期裙房改造为 4 层。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形系数 0.24。 

 

图1 望京大厦区位图及原貌 

建筑始建于1995年,并于1997年正式投入使用。其最早为北京技术交流培训中心,包含教学、实验及住宅等功能,后逐渐用于办公。目前现状地下1层一半为停车库,一半为设备机房。裙楼主要为银行、商业、办公以及多媒体业态,塔楼主要为小型办公业态。 

时隔30年,望京大厦外围护结构老旧、暖通空调系统设备陈旧、更智能化管理与环境监测设施。改造前大厦常驻不足2000人,大厦消耗的主要能源为电力、天然气,其中天然气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比重约为55%,电力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比重约为45%。建筑年碳排放总量约为4111tCO2,单位面积碳排放量约为137kgCO2/m²·a,较现行国家标准高了近一倍。 

为积极响应中央关于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目标,望京大厦于2022年开始了城市更新与低碳发展双轮驱动的建筑一体化改造。改造后的望京大厦将深度融合望京社区的文化与现代绿色技术,重新定位建筑的商业业态与城市功能,综合应用低碳建筑技术、节能材料、智慧能源系统等措施,营造智慧活力的办公空间与健康低碳的办公环境。 

 

二、一体化改造方案 

1、建筑空间激活 

 

图2 望京大厦改造效果图 

裙房部分公共区域增加首层与二层的联系,可有效提高二层使用率,提升首层商业对外服务功能。未来此部分将引进多种商业类型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塔楼标准层部分,四个方向局部打开,打破狭小的空间界限,使建筑与城市产生互动。 

改造后的主要功能房间重新划分了空间边界,明确了室内物理环境标准,在满足便捷实用的功能同时,充分保证了空间的健康舒适。 

 

 

2、建筑外围护系统改造 

 

图3 望京大厦立面改造示意图 

建筑表皮采用“向上生长”的概念意向,通过竖向格栅进行立面包裹,进一步强化建筑体量的竖向比例。通过三角凸窗幕墙对原建筑进行划分,将体量分为四部分,强调建筑的挺拔感。层间设置横向构件与竖向遮阳板产生丰富的光影效果,同时形成了外立面固定垂直外遮阳。裙房保持玻璃幕墙立面,增加横向的分格和竖向遮阳格栅,体型舒展。结合立面形象的调整,屋面采用100mm厚挤塑聚苯板、外墙采用100mm厚岩棉板外围护结构,外窗采用断热铝合金三玻两中空,提升了外围护结构的整体隔热性能。 

 

 

3、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改造 

望京大厦原有暖通空调系统仅有风机盘管用于夏季制冷和冬季制热,通风依靠可开启窗扇进行自然通风。裙房的冷热源系统多数经小业主改造无法进行统一管理,新风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改造后,空调系统采用多联机系统+直膨式新风系统。机械送排风系统随机房、厨房、卫生间等功能区进行增设调整。空调系统效率提高,有效降低运行能耗和运行费用。空调末端布置灵活方便,能够满足不同室内要求的分区控制需求。控制系统成熟可靠,可保持近于恒定的舒适室温。风、水系统管路更新,符合现行节能标准,在充分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运行使用更加高效。 

 

 

4、建筑机电系统改造 

配合功能与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望京大厦电气系统也对变电室、配电干线、照明终端、防雷接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智能化系统进行了整体改造升级。其中能源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大厦用能的分类、分级管理与自动远传计量;室内外的空气质量探测器,支持温湿度、CO2、PM2.5、PM10等监测。大厦裙房屋面设置了集中式光伏系统,光伏安装面积约800m²,装机量约164KWp,主要消纳形式为大厦屋顶机房照明使用。 

 

三、碳排放核查 

项目团队通过软件模拟与清单算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望京大厦改造后的整体碳排放进行和核查与测算。 

1、运行阶段碳排放量 

对改造后的望京大厦,进行碳排放模拟计算,建筑运行阶段直接排放量为2600.6tCO2,主要排放来源为插座设备、暖通空调以及照明。模拟所得建筑总能耗约为297.8万kWh。 

 

 

2、建造阶段碳排放量 

运用清单算量的方法对望京大厦建造阶段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工程量计算,分析改造过程中的主要施工机具的应用情况,依据《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 51366-2019)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给出的碳排放因子,望京大厦施工阶段的碳排放约为189.72tCO2 

 

 

 

 

3、建材碳排放量 

同样运用清单算量的方法对望京大厦建的建材碳排放进行计算和分析。初步设计完成后,设计团队对望京大厦的主材进行了精细化的提亮与核算。基于国家标准《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 51366-2019)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给出的碳排放因子,计算建筑材料运输阶段的碳排放量约为146.32tCO2 

 

 

4、拆除碳排放量 

项目为更新改造工程,改造后建筑的寿命得以延续,进入了下一个生命周期,因此考率其拆除阶段的碳排放量不考虑在本次碳核查的范围内。 

 

5、总体碳排放量 

经过核查分析,望京大厦总体碳排放量约为11375tCO2·a,其中建材碳排放量与建造阶段的碳排放量仅在2年内发生完毕,不跟随建筑生命的延续而持续排放。运行阶段的碳排放为持续性碳排放,约为2600tCO2·a(约为76kgCO2/m²·a),较原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减少了44%。 

 

四、结论 

依据望京大厦运维记录,改造前其运营阶段年碳排放总量为4111 tCO2·a,单位面积碳排放量为137 kgCO2/(m²·a)。 

在对建筑的外围护结构、暖通机电系统等进行了全面调整与优化后,通过模拟计算可得,望京大厦的碳排放总量约为11375tCO2,其中建筑运行碳排放仅为2600tCO2·a。项目改造提升后,运行阶段的直接碳排放量下降44%,单位建筑面积运行阶段直接碳排放量减少61 kgCO2/(m²·a)。 

相较于2016年实施的建筑节能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建筑减碳约40.7%,减碳强度为27.76 kgCO2/(m²·a)。 

望京大厦是城市更新与低碳发展双轮驱动的建筑一体化改造的典型案例。结合建筑建筑空间激活、功能更新、新业态置换系列空间与建筑形态改造,设计团队通过应用低碳建筑技术、节能材料、智慧能源系统等,对大厦进行了综合资源整合与整体品质提升。望京大厦的更新改造为中央提出的“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实践范例。 

 

作者:国萃 现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