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风采 >> 正文

2023成果评价 | 民航运行管理中心和气象中心工程及民航情报管理中心工程(公共建筑一等成果)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5-04-03

 
◀◀ 公共建筑 ▶▶ 

  “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评价”是由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主办,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指导的北京市勘察设计行业最高评价,分为综合成果评价、专项成果评价、单项成果评价三个类别。本届成果评价项评选从20230830日申报开始至1011日初审结束,评审专家组严格按照“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评价”评审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认真筛选和综合评价,经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审定,最终评选出综合成果611项,专项成果278项,单项成果192项。其中,建筑工程设计综合成果评价(公共建筑)一等成果52项,二等成果56项,三等成果81项,现对荣获一等成果项目进行展示如下: 

 

民航运行管理中心和气象中心工程 

及民航情报管理中心工程 

 

- 01 - 
项目背景 

 

民航运行管理中心和气象中心工程及民航情报管理中心工程(以下简称“民航三中心”)建于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机场辅路民航200号院内东侧,项目包括民航运行管理中心、气象中心、后勤中心、民航情报管理中心、共享大厅、还建发信台等,总建筑面积74985平方米。项目获得Active House Award国际大赛卓越奖,取得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 

 

▲ 全景俯瞰 

 

本项目是民航“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被誉为中国民航打造世界一流空管运行管理体系的“一号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高、规模最大、技术最新的空管单体建设项目,是全球三大运管中心之一。 

 

▲ 鸟瞰图 

 

- 02 - 
设计理念 

 

▶ 以综合功能为主的一体化设计 

项目是国家民航空管系统的重点保障工程,融合了大型数据机房、战术流量管理运行大厅、气象服务与预报大厅、业务保障、会商培训、生活餐厨等众多复杂功能。设计将不同的功能平面分别采用环形布置,各个环形单体围绕共享大厅展开。业务用房、管理运行、生活休息等功能既相对独立又统一联系。 

 

▲ 南侧人视 

 

▲ 主入口 

 

▶ 以民航引擎为起点的一体化设计 

项目整体设计结合民航特征,民航引擎为民航空管行业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并成为了整个设计灵感的起点。设计团队从中提取、抽象,力图在平衡各种问题的同时,将其特性融入建筑之中。以严密的工业技术为基准,蕴含着流畅柔和的力学曲线,轻盈而又强韧,理性又不失美感。 

 

▲ 主入口 

 

立面设计延续航空元素,结合建筑形态,以飞机舷窗为设计母题,结合柔美舒展的曲线形式,与建筑形体交织错落、一气呵成。屋面起伏、扭转,将机房统筹于设计之中,以浅色穿孔板覆盖其上,形成整洁纯净,动感十足的第五立面。 

 

▲ 立面图 

 

▲ 立面图 

 

▲ 穿孔屋面 

 

景观设计依建筑之势渐次展开,实现直线与曲线,刚与柔,坚实稳固与流线美感的碰撞。确定场地以东西轴线为主要轴线,四个体量分置其中,同时每个体量都拥有独立的私密院落,提供日照和自然通风。 

 

▲ 整体鸟瞰 

 

▲ 屋面内庭院 

 

室内设计主题结合五大功能空间,从自然、人文、未来的角度取材,以达到驾驭时代趋势,遵循天地万物变化,大开大合的空间效果。运行管理中心以飞跃极限为主题,气象中心以风云变化为主题,情报中心以见微知著为主题,后勤中心以行云流水为主题,共享大厅以气贯长虹为主题。室内形式与建筑造型浑然一体。 

 

▲ 共享大厅 

 

▲ 气象大厅 

 

▶ 以保证功能为本的一体化设计 

为满足运行管理中心指挥全国空中交通流量的重要使用功能,运管中心主体结构采用了橡胶支座隔震、其它主体结构采用BRB减震等先进抗震技术措施。强地震作用下不影响上部结构的使用功能,保障运行管理中心不间断的正常运行要求。运用钢桁架组合楼盖体系设计通高无柱的1800平方米战术流量管理运行大厅。共享大厅则采用折板形单层网格钢结构屋面及编织筒竖向承重体系。 

 

 

▲ 编织筒 

 

- 03 - 
数字、智慧、绿色低碳设计 

 

项目搭建了一个有序高效的数字设计平台设计与建造,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一个符合美学、结构、材料的几何有理化体系。以revit作为多类型BIM软件协同运用的中枢平台,运用各类计算方程对曲线及曲面进行分析与分解,搭建模型,实现三维空间的可视,多专业的协同、汇总。同时项目拓展运用了多种环境分析分件,对建筑的室外风环境、室内声环境、室内采光进行模拟分析。 

 

▲ 共享大厅 

 

依托建筑布局及各中心功能进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及智能化集成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组合为一体,以后勤中心为集中管控中心,对其它业务中心智能化系统统一监视和管理,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的建筑环境。 

 

▲ 北侧人视 

 

项目遵循“主动”节能的策略,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筑设备及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建筑化石能源消耗。 

 

▲ 首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共享大厅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民航运行管理中心和气象中心工程及民航情报管理中心工程 

荣获优秀成果:2023年成果评价丨建筑工程设计综合成果评价(公共建筑)一等成果 

设计人员:陈自明、姜海玉、王宁、塔林、罗佑新、冯睿、周刚、江世茹、张晨、高磊、高敬、时姗姗、富烨、邵琛、姜力萍、杨文、陈俊、蔡华、李聪、刘佳蒙 

设计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项目地点:北京市朝阳区 

设计时间:2016年3月-2017年9月 

建成时间:2021年4月 

总建筑面积:74985㎡ 

建筑高度:21.5m 

摄影:苏哲维 

 

文章所用图文资料由设计单位提供,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相关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