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发布时间:2025-09-03
政研观察 | 以CIM底座构筑
城市数字化治理新基石
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载体,其治理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近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CIM底座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城市信息模型(CIM)为核心抓手,为城市夯实数字基座、破解治理难题提供了实践路径,彰显了以技术创新驱动治理变革的鲜明导向。
锚定战略坐标,明晰底座建设逻辑。CIM底座建设并非孤立的技术工程,而是嵌套于国家战略、城市需求与行业转型的三重维度中。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其紧扣“数字中国”“数字住建”建设要求,将国家顶层设计转化为城市具体行动;从城市治理层面看,城市治理面临数据孤岛制约、基础设施运维压力大等痛点,《行动计划》通过统一CIM底座,以数字赋能破解治理难题,契合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城市建设需求;从行业转型层面看,住建行业正从传统建造向智慧建造跨越,数字化工具应用前景广阔,CIM底座为行业降低转型成本、提升发展质效提供了有效支撑。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城市厚植民生底色。近年来,各地积极稳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2019至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推动城中村“蝶变”与危旧住房拆除重建,让数百万家庭从“忧居”到“优居”。同时,加快构建“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通过政策引导让优质公共服务向薄弱区域延伸,牢牢兜住民生底线,让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汇集成人民群众点滴幸福感、获得感。比如,新近出台的《住房租赁条例》明确,住房租赁合同连续履行达到规定期限后,承租人可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让新市民、青年人平等享有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
夯实数据根基,构建全要素治理底板。数据是CIM底座的核心资源,《行动计划》通过分类分层归集整合数据,为城市治理提供多维度、可追溯的信息保障。在生命线工程领域,汇聚燃气、供水等生命线工程数据,构建动态更新的专题数据库,让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可视化、可预警,提升城市韧性;在房屋管理领域,依托房屋三维底图与安全隐患普查成果,建立“一屋一档”管理机制,推动房屋安全监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在工程建设领域,整合企业、人员、项目全流程数据,解决数据碎片化问题,为工程全生命周期监管提供支撑,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城乡协同领域,采集农村公路、农房、集中居住点等数据,填补乡村数字化短板,促进城乡数据双向流通,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强化技术协同,打造多维度智慧引擎。技术融合是CIM底座发挥效能的关键,《行动计划》通过深化多技术协同应用,激活城市治理智慧动能。在技术整合上,建立统一的BIM数据管理平台,统一模型数据标准,打破模型孤岛,实现建筑信息从设计到运维的全程贯通;强化空间定位与实时感知能力,实现空间坐标与动态数据的精准匹配,让城市治理看得见、摸得着;探索AI中台应用,集成城市体检、海绵城市等行业模型,部署住建行业大模型研发与训练环境,推动治理决策从经验判断向智能研判转变。同时,推动现有业务系统向CIM平台迁移,消除壁垒,实现技术与业务深度耦合,推动智慧治理覆盖城市运行各环节。
拓展多元应用,释放数字化民生价值。应用场景是CIM底座连接治理与民生的桥梁,《行动计划》通过丰富应用维度,让数字化成果真正惠及群众。推进AI在工程智管、房屋安全、住建领域“一网统管”、村镇、生命线安全工程和城市体检更新等领域的建设与应用,创新CIM底座数智化协同应用。比如,在房屋安全领域,基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房屋建筑数据,打造房屋使用安全信息平台,完善既有住房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模型,不断迭代提升预警模型准确性,形成数字化智慧体检机制。集成多元技术,利用InSAR卫星监测、无人机巡检和人工巡查等手段,探索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房屋安全排查智能监测管控体系。
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底座行稳致远。长效机制是CIM底座持续发挥作用的保障,《行动计划》从技术、标准、协作三个核心维度构建保障体系,为CIM底座建设保驾护航。技术上,突破海量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推动自主可控BIM软件、AI算法与CIM平台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标准上,制定房屋建筑、道路市政工程等领域的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研究数据质量与分类分级安全标准;协作上,进一步拓展壮大“上海城市CIM底座建设与应用联盟”,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资源协同,形成多方协同格局,为CIM底座建设运转、城市数字化治理提供稳定支撑。
CIM底座的建设与应用,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上海以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布局CIM底座建设,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技术路径和制度样本。随着《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CIM底座必将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享”,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品质生活持续注入新动能,成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实践的生动注脚。
文章来源:赵燊 中国建设报 2025-09-02 12:01
Copyright ©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二条2号院2号楼102室
网址:http://bp.bjkcsj.com 京ICP备14017916号
QQ:2111288477 电子邮箱:peixun_office@163.com
咨询电话:010-68018407 010-68051458 010-68016694
技术支持:北京理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010-68002688-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