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风采 >> 正文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 梁皓: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 谱写精致城市建设新篇章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5-09-18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梁皓: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 

谱写精致城市建设新篇章 

时隔十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会议提出以“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为内涵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定位,明确了“五个转变、五个更加”的重要原则,为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威海市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殷切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好“一个优化、六个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目标方向、思路举措,全领域、全要素、全环节推进精致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包容性,努力打造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威海样板”。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近年来,威海市始终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滨海资源特色,科学规划,因需而建,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可感可及的生活环境。 

一方面,科学规划城市空间,把最优质的资源留给公共服务。大力实施海岸带修复工程,近5年完成重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4个,修复岸线80余公里。 

编制“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利用沿海岸线、中心地块等优质资源,优先考虑植入公共服务功能。打造推出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海滨浴场、休闲公园等多处公益设施,全市沿海岸线用于公共服务占比达到80%以上。一批中心城区老工业厂房、老仓库货场等逐步外迁,原址功能有效转型升级、焕发新的活力。 

比如,对中心城区老港码头升级改造,规划建设至海港湾城市综合体,植入屋顶花园、观海书屋、海边足球场等多处公共空间,推出科幻海世界、鲸鱼出海等多个沉浸体验新场景,满足全龄全时休闲健身、观光打卡需求,深受市民和游客的欢迎。今年6月份运营以来,日均接待客流量突破7万人次。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城市“微改造”,把群众需求作为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我们提出并推行城市“微改造”工作方案,充分考虑市民和游客的双重感受,让每一处细节都尊重生活,给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最大便利。 

比如,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块,累计建成“口袋公园”300多处,融入健身器材、阅读角、民谣墙等各类便民设施,为市民提供舒适休憩空间,给游客带来温馨观光体验。 

再如,对全长770米的火炬八街老巷进行微改造,顺应缓坡入海的山体趋势,保留原有建筑动画浪漫风格,引入休闲餐饮店,设立艺术化标志标牌,迎来游客“井喷式”增长,2024年1月央视《焦点访谈》对此进行过专题报道。这种渐进式的城市更新理念与实践,得到联合国人居署的充分肯定。威海市连续5年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威海举办,向全球提供了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威海范式。 

 

 

火炬八街 

 

我们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努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持续擦亮宜居城市品牌。 

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好房子”,全面统筹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服务,加强住宅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现房销售、工程质量保险等制度建设,进一步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加快建设全龄友好的“好小区”,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稳妥实施货币化安置。全面建成全龄友好型城市,持续打造“15分钟生活圈”,力争到2027年“精致社区·美好家园”覆盖率达50%以上。 

加快建设舒适便利的“好城区”,进一步补齐停车难、交通拥堵等功能短板,推进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以更高标准打造幸福宜居的美丽城市。 

 

坚持数智赋能,打造安全智慧的韧性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城市越是向前发展,越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近年来,威海市加快实施城市数智赋能战略,推动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切实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着眼解决沿海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各类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受海水侵蚀泄漏隐患等问题,科学编制城市生命线工作长远发展规划,全面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国家试点,管线入廊率保持在40%左右。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建成市政道桥隧、房地产预警监测、城市体检、智慧燃气等多个平台,结合城市体检、老旧小区改造、管道更新改造、排水防涝项目建设工作,加装各类智能物联感知、监控设备,实现燃气、热力、供暖、桥梁、隧道等领域风险精准监测、及时处置。 

加快推进城市安全数智赋能工程。依托大数据系统,构建城市运行“一张图”,归集城市防汛、森林防火、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数据,实现“一屏统揽、一网统管”,大幅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比如,在城市防汛方面,建成水文监测数据智能感知系统,24小时动态监测预警,辅助调度防汛资源,启动应急处置。 

 

 

地下综合管廊 

 

我们将持续推进数智赋能城市工作,不断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深度覆盖,推进物联网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广泛部署,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全程实时感知。 

不断加强数据创新应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城市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应急处置等提供更加智慧的决策支持。 

不断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推动城市治理理念、模式、手段不断创新发展。探索非现场监管、掌上移动执法等新型监管方式,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实现精准高效、整体智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坚持内涵发展,打造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城市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必须深刻领会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近年来,威海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融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持续推进碧水蓝天守护行动。全面巩固“两清零、一提标”工作,空气质量连续9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保持黑臭水体全域清零,入选生态环境部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今年以来,PM2.5低于10μg/m³的有63天,占比30.1%,最低浓度达2μg/m³。 

持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快建设智慧车间、绿色工厂、零碳园区,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万元GDP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持续提升。大力发展核、风、光、储等新能源,推动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技术——华能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投入商运,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769万千瓦,占比70%以上。 

持续提升城市建筑绿色品质。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绿色建材、绿色建造、绿色建筑等全链条转型升级,每年新增星级绿色建筑300万平方米以上,预计到2027年,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40%以上。老旧小区改造全面融入绿色元素,保温改造楼体外墙、更换节能门窗、增加绿化面积,小区环境质量与居住舒适度得到大幅提升。 

 

 

喂海公园 

 

我们将锚定打造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这个目标,坚持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不断塑造生态新优势,持续擦亮精致城市绿色底板。进一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无废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健全自然与人文共融、城市与山水共生的全域公园绿地体系。严格保护城市天际线、山脊线和通山达海视觉廊道,进一步提升城市风貌的整体性、协调性,全面彰显“大气山海、精致栖居”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良好城市风貌。持续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抓好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和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近零碳产业园建设,探索推广零碳社区、零碳建筑,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更高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威海。 

 

作者梁皓,系威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