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专家解读 | 孙莉:“好房子”建设——让居住安心舒心贴心暖心称心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5-10-17


 

 

 

孙莉:“好房子”建设——让居住 

安心舒心贴心暖心称心 

 

 

作者孙莉,系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住房研究所所长 

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五年来,系统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建设“好房子”,要重点抓5个方面,即有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运维。 

 

强化“好房子”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新高度。“十四五”期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牢牢抓住“安居”这个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点,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系统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对住房质量的升级要求,更是对房地产行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的根本性转型。作为“好房子”建设的先行省份,山东省已经形成一些经验做法。例如,部分试点项目通过装配式装修、智能家居系统等新技术应用,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卫生间串味”“房屋渗漏”“隔音差”等痛点问题,同时推动了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推动“好房子”品质跃升,实现宜居跨越新目标。一是民生保障的提质升级。在“好房子”建设中,将保障性住房纳入高品质标准体系,例如通过优化社区配套(养老、医疗、文化设施不计入容积率),不仅能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更能通过提升居住环境的便利性与舒适度,推动保障性住房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跨越。二是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当前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以“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为主”的新阶段,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要构建“政府满足刚性需求、市场满足改善性需求”的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开发企业转向高品质、新技术、好服务的新赛道,有效推动市场供给端的升级。这既能回应人民群众对住房品质的更高期待,也能为房地产行业摆脱“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旧模式提供可行路径。三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效应。“好房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运维的协同。在试点中推广装配式装修、智能建造等新技术,探索“好房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这种转型不仅能提升建筑效率与质量,更能通过技术积累为“十五五”时期的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 

 

发挥“好房子”支点作用,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十五五”时期,我们要通过一件一件工作落实,将更多“好房子”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一是政策体系的深化与协同。在“好房子”建设中,由金融、财政、土地等多部门联动形成多维度政策支持,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比如,将城市空间优化(如小体量地块联合设计、地下空间高效利用)与“好房子”标准对接,形成更系统的政策工具包。二是技术标准的全国推广与地方创新。“十五五”时期应推动“好房子”标准从“试点示范”向“全国普及”过渡,同时鼓励地方结合区域需求(如北方保温、南方防潮)进行创新补充。三是城市更新与“好房子”的深度融合。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加装电梯、增设停车位、优化社区配套等措施,已初步实现“好房子”建设与城市更新的联动。一方面,将既有建筑改造纳入“好房子”标准体系,推动存量住房的品质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为“好房子”建设提供更合理的土地利用与规划支持。四是产业链的协同与可持续发展。“好房子”建设不仅是产品升级,更是产业链的重构,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并完善配套的产业政策,形成“好房子”建设的可持续生态。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报